0~1歲小寶寶的家長最關心的,莫過于寶寶的喂養問題。發現很多寶媽關于母乳喂養、輔食添加等問題的處理方式都是比較懵懂的??偨Y一篇0~1歲寶寶常見的喂養誤區,來給寶媽們做參考,一起來看看吧!
誤區一、感冒時不能母乳
媽媽感冒了不能母乳喂養?相信這是很多寶媽們常常聽到的一個說法,可實際上寶媽感冒后,病毒并不是通過母乳傳給寶寶的,而是通過空氣中的唾液。而且這時候的母乳中含有抗體,寶寶在這時攝取母乳更有利于寶寶的健康。
正確做法:感冒時是可以繼續哺乳的,但寶媽們要注意勤換衣物,勤洗手,減少與寶寶面對面的接觸,喂養時戴上口罩即可。
誤區二、輔食“越爛越好”
給小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,一些寶媽們認為越爛的食物,寶寶吃的越香。更能避免寶寶噎著。實際上這也是喂養寶寶的一個誤區。剛添加輔食時,寶寶的確應該吃一些糊狀的食物,但是隨著寶寶出牙越來越多,如果食物還是過分稀軟,會嚴重影響寶寶的咀嚼能力發展,往往還會影響吐字和發音。很多寶寶說話晚都是這個原因。
正確做法:早期因孩子牙少、腸胃發育也不完善,需要把輔食做成糊狀,但隨著寶寶咀嚼能力的提高,在添加輔食2~3個月以后,就應該由細膩的米糊菜泥逐步過渡到煮爛的大顆粒食物,10個月左右甚至可以給寶寶一些胡蘿卜條和芹菜條磨牙,還能促進寶寶口腔發育。
誤區三、蛋黃是添加輔食的首選
蛋黃因為營養豐富總是作為寶媽們首選的輔食,但其實蛋黃中的鐵不易被嬰兒吸收,而且容易引起過敏,并不適合作為寶寶輔食添加的首選.。
正確做法:寶寶最先添加的輔食最好是強化鐵的米粉而不是蛋黃,寶寶10個月后再添加蛋黃比較保險。
誤區四、寶寶輔食可以用點調味料
很多家里的老人覺得輔食沒滋味,總想加點調料,覺得這樣味道更好,寶寶會更愛吃。但其實調料對于1歲以內寶寶非常危險!甚至“蘸菜湯”都有害無益!寶寶還小,腎臟功能較弱,多余的鈉會給寶寶腎臟和心臟帶來負擔,影響對鈣和鋅的吸收,還會埋下成人高血壓和心血管病的隱患;另外還會損害寶寶味蕾發育,如果寶寶從小就是“重口味”,以后很容易養成挑食的壞毛病。
正確做法:0-1歲寶寶不能攝入額外的鹽,1-2歲寶寶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1克。
誤區五、到點就該叫醒孩子吃奶
很多家里的老人都覺得夜里喂奶才能長個,只要寶寶夜里一醒,就馬上去喂,甚至會定時把寶寶叫醒喂奶!其實,寶寶睡覺的時候才是身體生長最快的時候,若強行把TA叫醒吃奶,不但會擾亂TA的睡眠,還會加重TA的腸胃負擔,反而會影響生長發育。
正確做法:喂寶寶喝奶最重要的是按需而不是按時,尤其是在夜里10點~凌晨2、3點之間,處于褪黑素和生長激素分泌高峰,這段時間頻繁醒來,就會影響寶寶的發育,所以一定不要把TA叫醒喝奶。
誤區六、要給寶寶補充維生素
大多數情況下,1歲以內寶寶并不需要特意補充維生素,只要一補就很容易過量,對寶寶產生危害。比如,過量的鐵會導致嬰幼兒食欲不振、厭食,生長發育延緩、血壓低、膽固醇異常從而增加誘發心臟病的危險;過量的鋅會造成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等等。
正確做法:寶寶不需要額外補充微量元素,唯一需要補充的就是維生素D,幫助鈣的吸收。如果寶寶查出貧血,也盡量采取食補的方式,多吃紅肉即可。
誤區七、寶寶輔食不能放油
非常多的家長在給寶寶制作輔食時不放油,認為輔食油膩會對寶寶沒有好處,但其實適量油對寶寶是非常有益的。例如,胡蘿卜必須過油才能釋放出胡蘿卜素,西紅柿也要在加熱的情況下才能釋放出茄紅素。
正確做法:小寶寶的身體發育以及大腦和神經的發育都需要脂肪酸的參與。對嬰幼兒而言,必需脂肪酸的來源很單一,只能通過母乳和輔食來補充。所以食用油就成了寶寶補充不飽和脂肪酸的良好來源。制作胡蘿卜輔食的時候,先要將胡蘿卜下油炒,再弄爛弄碎給寶寶吃。而且寶寶吃的油應該經常換,橄欖油、核桃油、亞麻籽油都是非常適合寶寶的食用油。
誤區八、小寶寶不需要刷牙
很多媽媽都認為寶寶還小,每天只喝母乳,沒必要做口腔清潔,或者是從長牙以后才開始做口腔清潔,其實這些都是誤區。尤其是對于奶睡和喝夜奶的寶寶,蛀牙的幾率會特別高。
正確做法:孩子出生后到1歲前,就應開始用口腔清潔棉或干凈紗布蘸水,每天清潔口腔。每日睡前一次即可。1歲至3歲,應選用幼兒牙刷和幼兒牙膏。幼兒牙刷選擇刷頭小,刷毛軟的即可。3歲之內,由于寶寶容易誤吞牙膏,所以建議選擇無氟牙膏。用量蹭上一點即可。每天早晚各一次。